上億珍寶!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的草書(視頻)


王鐸,明末清初的官員、知名的書法家。(網絡圖片)

在老父帶領下,拜訪了一位陳文雄教授。長輩談笑間,教授拿出兩件價值不菲,友人所贈與的古文物給大家分享。這兩件古文物正是明末書畫家王鐸的書法作品,以及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繪製的花瓶。雖然不懂古物,但光是人名就讓人驚訝了,更遑論提及價格后,就更令人咋舌了。

經歷文革,古物增值

在參觀古文物展覽時,知悉因為鍛造艱辛,物品本身極富藝術意義與令人聞之動容的故事內容,加上年代久遠,歷史積累了無數價值,自然而然具備勢必陳列於眾人面前的道理。可是,當我們得知這些文物是在發生過一次又一次的艱險危害中所存留下來之際,更會懇切地認定它的稀罕。

因為一場文化大革命,很多文學家與藝術家等才華洋溢的名人,紛紛遭到殘忍的迫害,很多古文物遭到紅衛兵毀損、破壞。那是一個無法用任何儀器度量得出,傷痛究竟有多慘重的道德價值潰堤的年代。

受到文革殘害與波及的名人何止豐子愷、田漢、老舍、言慧珠、傅雷、熊十力這幾位?在文革運動“破四舊”的侵襲下,被紅衛兵隨意摧毀的廟宇、佛像、祠 堂、石碑豈能輕易盡數,各地儘是遭到挖掘而瀰漫著蒼涼凄愴的皇陵與墳墓,被侮蔑的歷史人物何止是盡顯榮耀名譽於一身的孔子、老子、諸葛亮、岳飛、王羲之與張居正等歷代先賢?

文革造成古物損毀、精神價值殞落

以往受到推崇與敬仰的神佛與古迹遭到非人哉的漠視與糟蹋,那家中收藏諸多古文物的學者們,當然不可能逃脫於災難之外。學者梁漱溟、紅學家俞平伯、書 法家林散之、任浙江文史館館長的書法家馬一浮等名人家中,紛紛遭到無禮的抄家,被焚毀被奪走了大批珍貴的書籍與收藏。紅衛兵還奔到作家沈從文工作的中國歷 史博物館那裡去“消毒”……

即使不在現場,光是想象當時的場景都令人驚心動魄:受到外國讚譽的古字畫“神醫”洪秋聲,眼看着盡心搶救與保存的一百多斤字畫被焚燒了好久好久﹔知 名畫家齊白石不只自己的墓園遭毀,四子齊良遲還被逼迫刨平齊白石的匾上字跡﹔木刻藝術家劉峴靜默地看着一塊塊木刻藝術品被投入火中焚毀。這些飽含知識學問 與藝術涵養的大師們,面對空無一物的書架與儲存箱、面對大火滿目瘡痍,除了含淚痛訴,又能做什麼?

被迫害名單與被情緒激昂的紅衛兵所毀損的國家古文物一旦排列出來,任誰都會被驚駭。經歷了文革,消逝的何止是眼能觀睹,那些歷史意義崇高的第一手史料或具備豐碩的研究價值的龐大數據,還有曆數不出、言說無盡的精神意涵。

所以當中國博物館的文物因文革的影響而陳列罕少,民間文物則多為贗品的情況下,面對着陳教授拿出的王鐸與郎世寧的相關古物時,就能夠想見它們的珍貴。

王鐸書法

當陳教授拿出王鐸草書的條幅,緩緩攤開,並說它價值上億時,頓生不知道該如何拿取此文物的想法,而且難以想象一幅書法作品而已,居然價值連城,金貴到不知讓人如何看待它。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謚號文安,初的官員、書畫家。


王鐸書法。(拍攝:乙欣)

王鐸能撰文作詩,亦是勤奮的書法家,他強調寫書法必得臨古,因此,他自己定下日課,天天書寫不怠,終生臨古帖不惰。王鐸亦取法甚廣,篇篇字字皆有來歷,皆可看見從王羲之、王獻之、米芾、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家身上所汲取再轉化的濃厚養分。

據說他處理因為政治動蕩、命途波動而萌發的不安心緒,就是投入書法中來紓解胸中積鬱。他熟悉諸體,但以草書功底最深,被譽為“神筆王鐸”。王鐸與傅山都是晚明草書又創新風貌的出頭者,這種晚明風格是以作者的自由意志為書寫主軸,表現出浪漫。

王鐸的草書之所以精彩,正是在於他的開創性:透過濃淡殊異突顯線條與力道的強烈節奏。此外,他在筆墨間還彰顯拋擲性格,亦綿綿不絕地將書法字任意地連串在一起,疏密間展露出奔騰跌宕、狂狷的氣勢。

據說,王鐸的紙本作品不多,其中又以條幅呈現的作品最多,且在他的作品中,最多可見十五個字連串,而他極力追求“漲墨”的效果,眾人皆不及。

(待續)

作者:乙欣

來源:看中國

(看中國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載詳情: 上億珍寶!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的草書(視頻)

微信分享
scan QR code

You may also like...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