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地區無家可歸者三年增三成

【記者何傑溫哥華報導】大溫都市局9月26日公布了2017年無家可歸者的最新統計數字,直至4月,一共有3,605人,相比2014年統計數據,露宿者增加30%,即828人,可負擔住房危機是主要肇因。當中老年人和原住民的無家可歸情況惡化,露宿者中有992人(占總無家可歸者的45%)為首次無家可歸者。創自2002年開始計算無家可歸者人數以來的最高紀錄。

不過,在參與匿名調查的無家可歸者中,只占人口比率2.5%的原住民就占了34%;55歲以上老人占23%;在受訪者中,82%的人至少有一種健康問題,而癮癖和精神疾病也是重要問題。

肇因樓市熱、租金飛漲

穆迪港(Port Moody)市長、兼大溫都會局房屋委員會主席克萊(Mike Clay)表示,根據由卑詩省大溫各市鎮派出的千餘名志願工作者,經過深入調查後,作出的數據顯示,樓市熾熱、租金飛漲是造成大溫地區無家可歸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有22%屬於在職人士。

報告指出,露宿者當中有3,486名成年單身者,有119人是與19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士待在一起。其中1,032人棲身在街邊,完全沒有庇護所床位。

調查還發現大部分無家可歸的人都住在他們接受採訪的市鎮當中至少五年,一半受訪者無家可歸前在同一社區住了超過十年,揭露了無家可歸的人群並不是普遍認為的來自其他省市。

房屋供應未必解決問題

大約一半受訪者表示,租金太高和收入太低,是導致他們無家可歸的原因,顯示租金水平才是關鍵,住房供應多寡非主因。

報告批評,大溫住房受整體樓市影響,加上多年來沒有增加收入援助金,當局也未採取措施幫助超過寄養年齡的青少年。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son)曾經承諾,在2015年之前要消除無家可歸者,但在這次調查中該市有2,138人,是大溫地區人數最多的城市;其次是素里,有602人,第三為蘭里,有206人。

2014年至2017年間,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三角洲和白石鎮,從19人增加到了46人,增長了142%;蘭里增加了124%,到206人;三聯市增長了113%,達到117人。

大溫社區諮詢委員會主席科帕斯(Lorraine Copas)指出,在溫哥華和素里主要城市中心以外城鎮的無家可歸者的增長表明,郊區和農村社區也面臨著住房缺乏和租賃選擇有限的壓力。

You may also like...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