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使者——訪人類學家中村冬日博士

fuyubi photo1
圖:人類學家、MOA亞洲部策展人Fuyubi Nakamura博士

【記者曾雪溫哥華採訪報道】卑詩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UBC MOA)舉辦的大型台灣當代藝術家展覽《形(無)形: 台灣當代藝術的靈性世界 》從去年11月20日開展以來,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觀,令人類學家、MOA亞洲部策展人中村冬日 (Fuyubi Nakamura)博士開心不已。「這次展覽深受好評。我為公眾和學生作了很多場解說,和我交談的人都說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增進了對臺灣的瞭解。我的目標達到了。我為藝術家們感到高興。」

熱愛亞洲藝術和文化的中村冬日博士以前在澳大利亞、英國和阿根廷都擔任過策展人。「每次展覽都不同,籌辦、解說這次展覽對我來說是一個絕好的瞭解臺灣及其多元文化的機會。我也把自己所學傳遞給了公眾。」

日本東京出生的中村冬日在日本各地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去英國留學之前,還以交換學生身份到新西蘭讀書一年,99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碩士學位,主修民族學與民族志博物館的區別,2006年獲得該校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牛津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及東京大學的研究生院執教。她於2014年4月到博物館任職,隨即開始策劃這次展覽。經過研究,她選出7位臺灣當代頗負盛名的藝術家,通過中文助理和臺灣藝術家聯係,並在2014年12月去臺灣走訪了這些藝術家。

興趣廣汎的中村冬日除了學術生涯,還協調日本廣播公司主辦的電影節,並涉足商界,擔任兼職翻譯多年。在臺灣之行前,她不僅遊覽歐洲各國,還到過印度和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和秘魯。問到臺灣之行的深刻印象,她三句話不離本行地答道:「身為一個人類學家,我對人和藝術家特別感興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拜訪民間藝術家李俊陽…… 他對生活和藝術都有自己的見解。他的整個房間就像一個畫廊,到處都是畫、戲偶人物雕刻、雕塑等,簡直就像到了博物館一樣。」

中村冬日為這次藝術展命名也下了一番功夫,她說,最初的主標題英文名是《有形與無形》 (Visible/Invisible),副標題是台灣當代藝術的靈性世界。因為要翻譯成中文,她和澳大利亞懂中文的朋友探討後,決定把主標題改為《形(無)形》,這個名字的圖案設計更有藝術氣息,為了和中文意思相匹配,英文主標題名字也做了相應調整 ([In]Visible)。

這次展覽共有7位藝術家參展,分別是:安力•給怒、蔡佳葳、邱雨玟、李俊陽、塗維政、尤瑪•達陸和瓦歷斯•拉拜,其中安力•給怒、尤瑪•達陸和瓦歷斯•拉拜擁有臺灣原住民血統;展出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泰雅族編織、剪紙、影像藝術、裝置藝術、戲偶雕刻、雕塑以及繪畫等,呈現出台灣融合傳統宗教信仰、價值觀與族群認同的多元文化風貌。正如中村冬日在展覽畫冊介紹中的一段文字所說:「以民主聞名的當代台灣……無論在城市還是鄉下,人們的生命週期都充滿了各種信仰儀式,包括佛,道,儒,基督教乃至民間宗教與台灣原住民泛靈論等等。宗教影響,挑戰著世俗世界並與之交融,而豐富的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也賦予台灣的靈性世界不同的層面。」

為了促進文化交流,MOA在開展前及展覽期間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如藝術家剪紙、編織示範、藝術家座談會、以及卑詩大學學者研討會等。中村冬日介紹說,「有6位藝術家出席了開幕式,他們向觀眾互動交流,反響熱烈。」

「尤瑪•達陸是臺灣原住民泰雅族傳統染織工藝的傳承者,她展出的作品是由棉線、苧麻線和不鏽鋼絲編製而成的大型紡織品,圖案是一個個開放的圓圈,懸掛在半空中,很壯觀。」這組作品被命名為 「生命的迴旋」,表現泰雅族人的生命觀:人的一生就是上天在編製的一件件作品,不同的園迴旋交集,如同人與人的交錯,而每一個圓保留一個缺口,用意在於永遠開放,歡迎有緣人加入。

「臺灣藝術家邱雨文用剪紙創作的大型作品《水姑娘的繁衍計劃》由本地40多位義工參與製作完成,非常美。」 中村冬日稱讚藝術家們都有自己的思想,並把個人技法和傳統融合在一起。

這次展覽將於4月3日結束,「當天下午我們還將邀請溫哥華的臺裔藝術家Jen Sungshine談她對這次展覽的看法。」

不過,中村冬日目前已經開始策劃她的下一個展覽——關於亞洲書寫文化的重要性,作品包括當代和傳統的藝術與書法等,預計明年5月至10月推出。

 

 

You may also like...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